港交所:北水准買外企大突破

「港股通」將會納入外國公司,意味「北水」日後有可能成為普拉達(Prada)(01913)和歐舒丹(L’OCCITANE)(00973)等外國企業的股東。港交所(00388)聯席營運總監及市場聯席主管姚嘉仁形容,互聯互通機制納入外國公司屬突破性發展,對本港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均產生正面作用,並能大大提升本港市場的戰略吸引力。

姚嘉仁料更多外資港掛牌

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上周五(2日)宣布擴大「滬深港通」的合資格股份範圍,包括在「港股通」當中納入符合條件的在港主要上市的外國公司。姚嘉仁表示,將與內地監管機構及交易所進一步磋商細節,納入條件以現行「港股通」的準則作為基礎,惟暫時未有納入首批外國公司的時間表。

目前在港上市的外國公司為數不多,屬於納入「港股通」先決條件的恒生綜指成份股的外國公司數目則更少,暫時只得6隻,較為人熟悉的有普拉達、歐舒丹和新秀麗(01910)。姚嘉仁稱,隨着外國公司獲納進「港股通」,香港將是唯一可讓外國公司與內地投資者和內地流動性互相對接的海外市場,相信此獨特地位能夠吸引到更多外國公司來港上市。

他又提到,內地消費者對不少外國公司的品牌有一定熟悉,若他們選擇來港上市,對自身業務發展也有幫助,「這些公司在港上市也能做到品牌效益。內地投資者如果買到那些股票,又看到那些品牌在內地發展,會有協同效益。」

助投資組合對沖 帶旺成交

姚嘉仁除預期更多外國公司選擇來港上市,有助推動香港一級市場的發展,料也增加二級市場交投。他說,當有更多外國公司來港上市後,投資產品組合便因而發揮更大協同效應。他舉例指出,掛鈎外國公司指數期貨合約、衍生品或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產品日後可在本港交易時段進行對沖,相關的流動性能帶動起港股交投量。

至於外國企業納入「港股通」能否對新股上市數目和港股交投帶來立竿見影之效?姚嘉仁稱,「後續市場發展,從產品線、客戶挖掘和教育方面是需要投入,暫時難說多少個月完成目標,但我覺得現時是一個好好窗口去推動。」

部分在港上市的外國公司知名度雖然大,交投卻並不活躍。以普拉達為例,過去一個月的日均成交額僅約2091萬元。不過,姚嘉仁不擔心內地投資者會因而對外國公司缺乏投資興趣,認為內地投資者整體的投資意欲大,且有分散投資的需求,相信他們樂見有更多選擇。惟他認同需要多加進行投資者教育和推廣,讓內地投資者了解外國公司在全球布局和內地業務發展機會。

券商摩根士丹利表示,「港股通」納入外國公司後,將吸引到更多外國公司來港上市,但由於內地企業現佔港股市值高達八成,故外國公司對增加港股交投的貢獻料需時顯現。該行又認為,中證監今次未有宣布把第二上市的股份納入至「港股通」,未達市場預期。

納第二上市 談妥後盡快推動

問及是否因愈來愈多第二上市的企業申請轉為雙重主要上市,而令第二上市企業納入到「港股通」已無迫切性?姚嘉仁回應說,不會形容納入第二上市企業至「港股通」並不是該所的優先工作,並強調,「互聯互通機制還有很多值得優化的地位,只要我們能談妥及想清楚,便會盡快推動出現。」

除「滬深港通」擴容外,方星海上周也提到另外兩項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舉措,分別是在「港股通」增加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枱和在港推出國債期貨。

採訪、撰文:吳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