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世界各地封關鎖國,客棧也興起了遠期遊記。最近整理圖片,突然想回顧一下2010年10月的美國西岸旅行,恰巧Google街景地圖今年有一堆美國西岸更新,對照一下自己的圖片,看看老朋友現在怎麼了。
Oct 22 2010
香港國際機場
適逢國泰航空Fanfare有洛杉磯機票優惠,在2010年10月底去了十天洛城、賭城與舊金山,是第一趟自由行踏足美國,也是單眼相機第一次出國(同一台相機剛去完冰島地中海無事歸來,不過鏡頭掛了)。香港機場航班不知何時才能恢復到2010年水平。
2010 vs 2022:消失了的除了港龍、747、Jet Airways,還有曾經的航空客運樞紐。
2010 vs 2022:閘口區域的變化有點大,電視變了直身LED屏幕,天花還有懸吊屏幕分開排隊人龍。可是經濟客艙的人龍依然是會排到老遠,這一點永恆不變。
Oct 22-24 2010
洛杉磯
⛔失敗的公共交通
現狀:仍然存在,緩慢改善中
在機場外面等巴士,準備大長征。目的地是KoreaTown附近,從機場先乘接駁車搭Green line再轉乘207號巴士,Google地圖在2010與2022年都是建議同一套路。旅程花了兩個小時,然後一到旅館門前行李箱輪子就斷掉😣。
LAX無人駕駛列車與新鐵路K線換乘車站最快2023/4年落成,屆時搭K+E線換乘巴士,巴士只要搭半小時就到當時位於Beverly Blvd的住處。
🛏 StayON Beverly
現狀:已結業,轉型成按摩院
當時新鮮開幕的旅館入住全自助,進大門與房間都是同一個密碼,房間內還有iPod插口多功能組合,先進感滿滿。雖然要共用洗手間,但每晚USD46的連稅價格無可挑剔,唯一缺點是窗外是加油站。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左邊數起第二扇窗就是我當年的10號房間。
旅館大概在2015年沒有再收錄評價,在2018年已經掛出按摩院的海報。不過旅館的網站還健在,從社交媒體帳戶與各種跡象所見,經營旅館與按摩院的東主其實是同一人,按摩院2018年1月的內部實景(Google街景)也跟當年旅館佈局一模一樣:
房間號碼跟以前是一樣的,這個大花瓶有些印象,連2011年的Tripadvisor貼紙還沒有撕走….我想按摩院的回報應該會比旅館好吧?每個房間有一扇窄長窗戶對著走廊,這個設計大概也是作為按摩院比較適合。
🎡Kodak Theatre
現狀:更名為杜比劇院
2010 vs 2022(Google衛星圖片):被時代巨輪碾碎的柯達在2012年因破產失去命名權,之後再由杜比接手。好萊塢在表面上改變不多,也許改變根深蒂固的事物總是很難,正如MeToo吹遍加州大地期間也許曾予人希望,但評論總是指出好萊塢並沒有因運動而出現深刻變化。
洛杉磯拾遺:沒有去主題公園的洛杉磯行程其實頗單調,當時也未太懂得花好時間。
🚌American Lion Transportation
現狀:已結業(公司未解散)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回顧過去12年的地圖街景,2010年10月搭車其時營運商只是剛開始租用上址作為票務和候車之用,後來連旁邊的商店也租下來擴充營業,可是巴士公司後來口碑差劣,似乎已經從2016年中開始結束運作,兩個店面曾轉租他人,但至2022年4月又打回原形,無人問津。
2010年的美國之行是衝擊美利堅印象的。從機場到旅館的巴士上,途經了羅省房價最低廉地區,是美國貧富差距初體驗;洛杉磯市中心這一隅本來就不是整齊的地域,經GotoBus預訂的巴士是早上7:25出發的,一大清早搭巴士,不管是車上以至城內舉目都是社會邊緣的粗糙模樣,幽暗天色加劇了心底不安。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洛杉磯市中心據聞在近年「重生」,但根據街景所見,這一帶的市容談不上有大幅改變,店面繼續租不出去。
至於巴士本身,或者因為2010年當時巴士公司只是剛起步,準時之餘用車也還好。如今Gotobus網站依然健在,但同一路線只剩下一家以墨西哥客戶為主的小型公司。路線現在由巨頭Greyhound與Flixbus壟斷,小型公司生存空間近乎零。
Oct 24-27 2010
拉斯維加斯
🎡Fontainebleau Las Vegas
現狀:原有發展商重啟工程(暫定2023年開幕)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回顧拉斯維加斯,工事無止境的Fontainebleau Las Vegas 必佔一席。工程在金融海嘯期間的2009年6月停工,到訪賭城其時已由投資人Carl Icahn買下,Fontainebleau的傢具在那段時間被他拍賣,由另一家酒店Plaza收購。12年後,當年的新傢具都已見過時,建築仍未完工。
Icahn一直持有物業至2017年,轉手帳面賺4億美元,但保管爛尾樓七年的成本恐怕不菲。新業主Witkoff Group之後花了很長時間在設計與預算方面,到動工之時又被疫情拖垮,原有發展商重演趁低吸納的戲碼,在2021年以3.5億美元重新入主項目,施工才算真正恢復起來,上面兩圖在玻璃幕牆的進度差異全是2022年前幾個月補回去的。
拉斯維加斯大道主要地段全部名花有主,大業主美高梅近年把較有歷史的渡假村賣散套現,另一邊大道北端仍然有很多處女地塊,隨著名勝世界與Fontainebleau(可能)接連開幕,拉斯維加斯焦點有北移趨勢。
🛏 Golden Gate Hotel
現狀:仍然健在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拉斯維加斯最老資格的酒店當然繼續不動如山,除了旁邊加建新翼,對面的Las Vegas Club也換成Circa酒店。
時值海嘯後大蕭條,金門飯店每晚房租是HK$190左右,那時候酒店還剛裝修好,現在好像都是同一個模樣,也仍然是拉斯維加斯比較廉價的選擇,位處舊城區交通很方便。
🍽 Paradise Buffet @ Fremont Casino
現狀:不敵疫情歇業至今
住到Fremont Street,賭城名物廉價自助餐不能不吃一個。印象中Paradise 自助餐的水準比郵輪更不堪,不過這懷舊氣氛大抵只此一家,而且不到十美金的價格還有什麼好投訴?Paradise 自助餐在2020年3月疫情伊始開始歇業,至今沒有復業跡象。疫情過後,很多拉斯維加斯的自助餐勝地都悄悄消失了。
🍽 Du-par’s Restaurant & Bakery
現狀:已結業
來自加州的熱香餅名店就開在酒店樓下,早餐不二之選吧。24小時營業的餐廳在2010年時新開幕,在2017年年初因為長期欠租而停業,至今金門酒店仍然未有餐廳填補空白。業主在市中心有多個物業,似乎就乾脆請住客到附近覓食。
🎡The Mirage
現狀:仍然健在,但變臉在即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拉斯維加斯的第一座新式渡假村,12年來幾乎原封不動,連LOVE的演出也順利捱過疫情,不過2022年的The Mirage已經不是美商梅的物業。Hard Rock International在2021年收購了物業,但美商梅保留The Mirage商標權利,暫定在2025年正式易名為Hard Rock Las Vegas。那跟LOVE是不是終於門當戶對?新業主計劃加建吉他型酒店大樓,門前的火山展示將要讓路。
值得注意的是,Hard Rock International現時由佛羅里達州的原住民部落財團持有,而Hard Rock將會成為首個由原住民部落財團進駐的大道渡假村。對某些打算發展博彩業的國家,類近非牟利團體的部落財團可能是更吸引的賭場營辦商。
🦁MGM Grand 獅子展示
現狀:已結束
1999年開設於美高梅賭場的獅子展示,沒精打采的樣子看著也覺得可憐。美高梅以裝修為由,在2012年1月31日結束這個不甚人道又花費巨大的展示。
👑Fall Of Atlantis 硬膠匯演(Forum Shops at Caesars)
現狀:更換器材後仍然健在
凱撒皇宮賭場的商場是美國毛收入最高的,隨便擺一堆有噴泉與火球機關的機械人布置,也能輕易成為所謂的必看免費娛樂。經不起長鏡頭檢驗的機械人在2013年12月曾經提升機件器材,觀感依舊騎呢,但仍吸引觀眾為它們不斷拍片放上YouTube。
🎪Le Rêve
現狀:不敵疫情壽終正寢
在拉斯維加斯看兩個演出,2008年開始上演的Jersey Boys靠懷舊金曲讓它一直演到2016年,不過沒有年代印象的我還是比較喜歡Le Rêve。2010年是澳門路氹城輝煌之初,水舞間當時仍然一票難求,來到賭城當然就想看同出一轍的水池演出(《O》其實才是第一代水池演出,但就想看比較新穎的)。
跟澳門的水舞間一樣,Le Rêve在2020年3月停演,同年8月就宣布壽終正寢,成為第一個被疫情擊倒的長期演出。劇院於2022年繼續改裝工程,長遠計劃未明。
拉斯維加斯拾遺:賭城大道競爭劇烈,尤其近年再有新渡假村落成,即使一年四季遊人如鯽,偌大的渡假村要保持門面風光,始終是高投入低產出的,順境時邊際利潤不佳,逆境時收支平衡壓力山大。對照之下,永利澳門只要蓋成拉斯維加斯的十分一規模,就足以帶動整個永利集團的盈利表現。
✈ Southwest Airlines
現狀:仍然健在
記憶中,1996年跟家人參加旅行團,也有搭過西南航空;然後2016年跟朋友從鹽湖城飛到達拉斯,也是搭西南航空,它是我搭乘次數最多的美國航空公司。寄艙行李不用錢是一大賣點,但是乘客之間不能共用重量限額,反而不及Spirit有彈性。
旅行其時,西南航空剛宣布收購AirTran Airways;在疫情之前,西南航空繼續年年穩賺,財務仍然健康。2010年至今,已消失於美國天空的知名航空公司包括美國大陸航空(2012)、US Airways(2015)與美國維珍航空(2018),Spirit則可能會即將消失。
Oct 27-31 2010
三藩市
🛏 Casa Loma Hotel
現狀:仍然健在
美國西岸之行住處共通點:全都是新簇簇的。Casa Loma無論是價格跟外觀都與12年前分別不大,不過當初是剛剛開業的共享衛浴廉價酒店,同樣的傢具如今已經用了12年,後來添置的還看似是二手貨色。Casa Loma貼鄰登山馬路,向馬路的房間雖然採光充足、面積寬裕,但是整晚都是擾人汽車聲浪,印象深刻(不佳)。
🦦 Pier 39的海獅群落
現狀:仍然健在
2010 vs 2022(官網即時影像截圖):自從1989年開始出沒在漁人碼頭的海獅在2009年達到高峰,至今仍然數目穩定,保證有海獅可見。一般而言夏天都是海獅數目較少的時候,可是今年8月中旬午後留在碼頭的海獅數目,比12年前的10月底傍晚更多。是不是海獅出沒有時分之差?
🥐Tartine Bakery
現狀:仍然健在(表面上)
Tartine在2010年已經是聲譽頂尖的烘焙名店,當年店家出書完整披露country loaf的製作秘方,不過專程拜訪還是因為看到《San Francisco》雜誌的封面故事,可惜的是最經典的法包已經完售,退而求其次吃了牛角跟檸檬撻(這兩味近年好像成了主角?),好吃是當然的。當日剛巧有記者採訪,偷看了創辦人一下。
今年迎來二十周年的Tartine,職人光環早已不再。自從在2014年涉足餐廳經營之後,Tartine隨後數年急速擴充,新店集中開在同一發展商的物業之內,當中有許多投資失敗,勞資氣氛因而轉差,員工在2019年召集成立工會,可是跟著疫情來襲,員工很快被全數遣散,可見資金流非常脆弱,而創辦人夫婦也在同年離婚。
Tartine的烘焙出品仍然口碑載道,通常也能吸引顧客一堆;只是開發商與Tartine微妙的資金關係從來未被證實,大家都沒注意到麵包界的Blue Bottle,近年一直扮演開發商置換社區的先鋒部隊,跟早年大陸商場引進H&M作用相若。詳見《紐約客》今年6月的深入報道。
🎡Space Time Continuum(Clarion Alley Mural Project)
現狀:只得上半殘存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93630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Clarion Alley Mural Project是一個非牟利的藝術塗鴉項目,由1992年啟動至今剛好30周年。到訪當日剛好最外面的一幅作品有人在塗鴉,不過官方網頁指作品於2010年1月最先面世,可是當日大陣仗不像是保養工程:
最接近大街的作品可能也是最易被破壞,街景記錄顯示作品往後數年完整保留,可是早已被他人加筆加到難以辨認。作品下半部於2015年開始被新的作品覆蓋,但上半部直到2022年依然苟延殘喘,油漆色彩鮮艷不再。
🎡Grand Theatre
現狀:改裝成活動場地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Mission區有多家知名戲院,當中Roxie(2009年轉型為非牟利機構,至今健在)與New Mission都能夠保持影院角色,至於Grand Theatre也算是比較幸運,2010年其時雖是廉價商店,但起碼保養得宜,到2014年被Gray Area租用改裝為活動與表演場地,可算是回復當初功能。
🎡Tower Theatre
現狀:繼續空置
2010 vs 2022(Google街景):Mission區並非每一座建築都得到眷顧,Tower 如今繼續空置、失修。
🎡The Painted Ladies
現狀:十年如一日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93630
2010 vs 2021(Google街景):不變的是前景,後面的市中心高樓建築有變多,2018年落成的Salesforce Tower尤其奪目。
🍽 Alamo Square Cafe
現狀:仍然健在
灣區這片餐飲業殺戮戰場,小店還是有生存空間,只是不一定由同一個老闆辦下去。按照官方臉書專頁的歷年變動,現時的英籍女店東可能是近幾年才入主,近兩年在疫情下加入了藝術與繪畫活動,街坊小店也文青起來,但價格仍然比較相宜。
🍽 Heidi’s Pies Restaurant
現狀:仍然健在
灣區知名餡批餐廳,一年365日24小時想吃批都能來。老字號健在並非必然,餐廳似乎很努力到處去農夫市集擺檔,爭取能見度維持名氣。
🎡金門公園
現狀:仍然健在
金門公園兩大名勝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與de Young Museum,重建落成的新館分別在2005年與2008年落成,因此到訪其時都仍是新建築。科學館的圖片非常豐富,可是de Young真的沒記憶,應該是之前去了SFMoMA,今天審美疲勞了。
三藩市拾遺:購買CityPASS好像沒有十分明智。漁人碼頭水族館、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與金門橋觀光船在當年都包括在CityPASS之內,可是把這些景點排到行程,加上當地有朋友要見面,剩餘的時間沒想像中多,結果觀光體驗都十分主流化。
2010年Google地圖已經有點發達,不過當時沒有一定要接流動數據,出發前地圖與交通都會預先列印好,一路還會很勤力找WiFi,靠Yelp與TripAdvisor找好吃好玩。現在市內觀光事前還是疏於規劃,但是習慣了旅行要有流動數據,按按手機馬上就找到好吃的餐廳與好玩的景點。
最新的遊歷體驗是2022年的初夏地中海冰島旅行,同一台單反又帶來一堆記憶印象,一把年紀出幾十天遠門,真是辛苦它了(當然背著它我也不輕鬆)。另一個12年後應該它該已退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