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英國時間昨天中午於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逝世,終年96歲。在位70年的英女皇是維繫國民團結的靈魂人物,其死訊傳出後,舉國震驚,白金漢宮下半旗致哀。皇儲查理斯之後以國皇身份發表聲明,形容女皇逝世對他及所有家族成員而言是最悲痛時刻,眾人對一位君主及母親去世表示深切哀悼。英國首相卓慧思表示,對女皇駕崩感到震驚。她於演說期間稱繼任英國君主為「英皇查理斯三世 (King Charles III)」,並以「天佑英皇」作結。《倫敦時報》報道查理斯今日在聖詹姆斯宮正式繼位。
白金漢宮於當地周四下午6時半(香港時間凌晨1時半)公布英女皇死訊,表示伊利沙伯二世中午於巴爾莫勒爾堡安詳離世,新國皇查理斯及皇后當晚留在城堡,周五返回倫敦。
世界多國領袖致哀
英國前首相馬卓安(John Major)讚揚英女皇過去70 年來,致力為國家及人民福祉服務。他表示在這個深切悲傷的時刻,需要與皇室攜手並肩,而面對失去如所愛的悲傷。加拿大總督西蒙(Mary Simon)向英國皇室表示最深切哀悼,指加拿大全國人民都為失去女皇而哀悼。美國白宮回應英女皇死訊,向其家人及英國人民表達慰問。法國總統馬克龍在Twitter發表聲明指,伊利沙伯二世在位 70 年,體現英國民族的連續性和統一性,形容英女皇是法國的朋友,一個善良的女皇。
白金漢宮中午曾發聲明表示,經醫生早上進一步評估,關注英女皇的健康狀況,但強調她仍感到「良好」(comfortable)。一直身在蘇格蘭的查理斯夫婦和安妮公主在巴爾莫勒爾堡陪伴母親,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夫婦和威廉王子則乘搭英國皇家空軍專機下午近4時從倫敦抵達蘇格蘭亞伯丁。威廉妻子皇妃凱特則與3名子女留在溫莎堡附近的新居所。哈里王子夫妻原定晚上在倫敦出席活動,因收到祖母健康惡化的消息,哈里單獨前赴蘇格蘭,梅根則留在倫敦。
英女皇自7月一直待在巴爾莫勒爾堡,對上一次公開露面,是周二接受約翰遜辭去首相職務,並主持「吻手禮」(kissing of the hands)任命卓慧思為新首相。按傳統,「吻手禮」通常在倫敦白金漢宮舉行,但因為英女皇行動不便,故改在巴爾莫勒爾堡舉行。這也是英女皇時隔47天再次公開露面,從官方照片可見,她看來虛弱,拿着拐杖支撐。
民眾到白金漢宮獻花
伊利沙伯二世登基70年,為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君主,自皇夫菲臘親王去年4月逝世後,健康便逐步轉差,今年2月曾感染新冠肺炎。英女皇死訊傳出後,舉國震驚。民眾到白金漢宮外獻花,不少人失聲痛哭。白金漢宮門外較早前擺放告示,指當日不會舉行衞兵交接儀式。
伊利沙伯1926年生於倫敦,是英皇喬治五世的二子、約克公爵阿爾伯特的長女,妹妹是瑪嘉烈公主。1936年,喬治五世逝世,長子愛德華八世繼位,但他登基不足一年便「不愛江山愛美人」,執意迎娶曾兩次離婚的美國人辛普森,因而同年年底退位。愛德華八世膝下猶虛,約克公爵意外地要接過皇位,成為英皇喬治六世。1952年,伊利沙伯因父親去世而繼承皇位,接下來成為人所共知的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
英女皇繼位後,她面對的英國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落日帝國,二次大戰更加速大英帝國衰敗,但她沒有袖手旁觀,反而不斷努力試圖以自己的特殊地位,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血脈關係。半世紀以來,英國影響力逐漸衰落,連皇室的存在亦受到質疑。不過,對很多人來說,英女皇成為持之以恒的精神象徵,她的獻身精神贏得英國,以至各國民眾的尊敬。